请输入搜索信息

学院介绍

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典型选树 > 正文

典型选树

【口述历史】动医记忆|东风第一枝——72886必赢陆承平老师自述

发布人: 陆承平 发布日期: 2019-04-15 浏览次数:

作者:陆承平

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,1月发布文件,消息迅速传遍全国。“冻雷惊笋欲抽芽”,改变命运,实现理想,正得其时。有志青年纷纷闻风而动,我也是其中一员。

报考应试

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苏东海县已经十年,这些年在畜牧兽医站工作顺风顺水,得到信用。安家不到两年,稳定的日子刚过上没几天,怎么弃之不顾,为考研动心?主要原因是,碰到业务问题无人请教,读研才能更上一层楼。

考研的打算得到县兽医站章俊站长及县多管局领导的理解和同意。我1968年毕业于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,选择专业对口而又熟悉的学校,那就是江苏农学院家畜传染病专业。1972年南京农学院迁扬州,与苏北农学院合并,更名江苏农学院。19792月,南京农学院复校回南京,留在扬州的部分仍称江苏农学院。我报考的时候,是两校合并时的苏农,招生目录列名导师三人:蔡宝祥(原南农)、朱堃熹(原苏农)、杜念兴(原南农)。朱是病理专家,我意在传染病,所以实际选择的是蔡、杜。那一年华南农学院陆仿舆也招家畜传染病专业研究生,虽然憧憬遥远南方的花繁叶茂,但是毕竟素昧平生,后来听说陆老师那年没有招到理想的学生。

 “文化大革命”停招研究生十年,积压的一批人纷纷应试。报考苏农家畜传染病学的有26人,计划招生指标3人。按规定,考生在报名地点考试。55日我在东海县参加考试,虽然1968-1970年三年之内,分配到东海县的三届大学生有一百余人,但是环顾考场,考生寥寥两三人,不少人准备不足,没有报名。考3天,第一天上午政治,下午英语,第二天兽医微生物学,第三天家畜传染病学。考下来自我感觉良好,不久成绩公布,我政治82分,英语71分,微生物62分,传染病79分。后来知道,考这个专业我是总分第一,传染病也是最高分。

72日上午在扬州苏农畜牧兽医楼参加面试。系主任陈万芳主考,蔡、朱、杜均为考官,系总支副书记朱亚清在场。传染病专业6人面试,每人限时40分钟,考题两道,一是谈最熟悉的工作体会、问题和设想,二是谈消灭猪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。我结合在东海诊断猪病的经历,侃侃而谈。除杜老师盘问一下外,其余考官一言未发,表情轻松。时间一到,主考官说,没问题了,面试结束。

事后得知,我的面试成绩为优,拟录取5人中,排名第一。陈溥言、许益民榜上有名,名额本来3名,鉴于考生表现出众,考试小组当机立断,决定增加两名,韩冲和王泽霖,向省教育局报批。陈溥言南农兽医专业1967年毕业,分配在贵州松桃县农业局工作。许益民苏农毕业,高我一届,他的英语也考了71分高分。韩冲1967年毕业于甘肃农大兽医专业,在甘肃庆阳地区华池县兽医站工作。王泽霖1968年北京农大兽医专业毕业,从山西临汾地区兽研所报考。

报名传染病的有一位名叫姚龙涛,以同等学历身份报考,笔试未通过,未能圆研究生之梦。姚实践经验丰富,敢作敢为,后来成为上海兽医界的闻人。

面试结束,满以为胜券在握。不料苏农的个别人无视“尊重人才”的政策,拿出大学文革时的旧事,夸大其词,将我剔出录取名单之外。所幸得道多助,学校第一把手陈西光主持正义,杜念兴老师慷慨陈词,许多老师出手施援,历时三个多月,我最终被省教育厅批准录取,成为1978年江苏农学院的研究生。 197919日,我持录取函补办报到手续,随后去东海办户口及人事关系迁出手续。

 

复校赴宁

因种种原因,19789月扬州录取的这批首届研究生,迟至当年1225日才报到。19792月,农林部党组和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农学院在南京复校。1978年在扬州共招研究生19人,何去何从,去宁或留扬?确定原则,研究生随导师定位。方定一老师录取了报考兽医微生物专业的崔治中、储长贵,朱堃熹老师录取许益民为他的研究生,这3人均与导师留在扬州。在南农导师名下的研究生16人,分别为:翟虎渠(导师马育华),李欣、高山林(导师朱立宏),陈佩度(导师吴兆苏),汤孟星(导师李扬汉),樊华、贾新成(导师樊庆笙),周抑强(导师史瑞和),董德宽、尹光灿、施学士(导师韩正康),韩冲、王泽霖、陈溥言、陆承平(导师蔡宝祥、杜念兴),王前(导师谢成侠)。

1979年新春,16名首届研究生与部分后勤人员,作为复校先遣队进驻南京卫岗,家属区的25栋刚盖好不久,尚未分给住户,成了研究生的栖身之所。不久,江苏省委党校占用的南农学生宿舍一号楼归还南农,于是由25栋迁入。我与陈溥言、韩冲、王泽霖四人住同一房间,同学们戏称“四条汉子”。复校之初,卫岗校园內卫星站、省委党校尚未撤走,偌大校园内几乎没有可用的教室,教师大多尚在扬州未回,只好去南京医学院等高校选课。好在当时南京公交方便,不堵车,记得一次从南医乘5路车,晚间人少,车开得飞快,15分钟就到卫岗。

我因录取过程的曲折经历提升了“知名度”,被选为这一届研究生的班长,负责研究生与校方联络沟通。其间为选择合适的英语教师,与教务处交涉,得到主管教务的夏祖灼老师鼎力支持。开始找的一位英语老师不谙教学之道,怨声载道。1979年秋,俞保丽老师从南京中医学院返回,又来了王耀庭老师,这时研究生人数大增,不仅新招1979届研究生22人,还有中国农科院送来南农代培基础课的研究生,总数超过40人,进入主楼教室上课。根据研究生的英语基础,分为两班,一班是原先学过英语的,俞老师教,教材为《新概念英语》;另一班是原先学俄语改学英语的,王老师负责。我与翟虎渠、1979届的许康朴、方平、农科院王韧等在一班。俞老师严格要求,分数把得紧,能拿80分就不错了。不少人有意见,说人家二班拿90分不稀奇,我们的实际水平肯定比他们高。俞老师不为所动。现在想想,分数只不过是个暂时的记录,真才实学才是真正的追求。

薪火相传

家畜传染病专业的“四条汉子”后来各有所成。陈溥言198112月在杜念兴、蔡宝祥的名下完成硕士论文答辩,因其时蔡宝祥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。陈毕业后留南农任教,不久去密歇根美国农业部禽病研究所进修,回国后成为导师蔡宝祥最主要的助手和接班人。韩冲导师为徐为燕、杜念兴,王泽霖导师为杜念兴、徐为燕,二人198112月答辩毕业。王泽霖毕业后不愿留在南京与妻子两地分居,回到临汾,很快调到河南农大。王精明强干,锲而不舍,科技成果转化有方,效益令人艳慕。此后晋升教授,建立禽病研究所,被聘任河南省政府参事。韩冲毕业时系里本想将他留校,但此时突然接到中央文件,采纳人大代表的提议,要求西北五省来的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回原地工作,不得以任何理由另作分配。韩义无反顾,回甘肃省报到,一番周折,去了省商业局下属的省商业科技研究所,后来成为总工程师、研究员和研究所所长,业内颇有影响。韩行事有方,通诗词,懂国学,惠我良多。2012年及2015年出版《诗眼看世界》及其续集,收录了我俩做的格律诗,见证文字之交。

徐为燕、杜念兴、蔡宝祥老师与学生王泽霖、陈溥言、陆承平、韩冲

       第一届研究生中,陈佩度成为南农教授和刘大均教授的主要助手和学科带头人,高山林成为南京中国药科大学教授,贾新成成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,李欣成为扬州大学教授,樊华成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。翟虎渠硕士论文答辩后,1984年去英国伯明翰大学,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,1995年成为南京农业大学校长,2001年调任中国农科院院长。19856月,我携妻从慕尼黑取道英国回国,与翟虎渠相约在伦敦会面,他从伯明翰专程赶到伦敦,同去北郊海格特公墓,找到马克思墓,留影纪念。

马克思墓留影纪念

1979年底,系主任陈万芳通知我,系领导研究决定,让我参加出国留学的英语考试。1980年春节刚过,回南京考试,顺利通过。农业部决定派我与1979届的研究生黄为一等去西德留学,之前先到上海外国语学院学德语两学期,在南农做硕士学位论文的计划化为泡影。198110月我被教育部派往西德留学,由学部委员(中科院院士)盛彤笙教授推荐,进入慕尼黑大学兽医学院进修并攻博,师从巴赫曼教授,19852月获得该校兽医学博士学位,同年6月回国到南农任教,直至退休。

部分首届研究生(左五为陆承平老师)

 

回首40年前,有幸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研究生,东风第一枝,搭上时代的班车,受益终身。回国后成为教师,将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,薪火相传,培养一届又一届研究生,乐在其中。2016年我写一诗,略舒胸臆:

三十一年前,归来耘耔田。删繁秋叶简,领异墨梅先。

渐悔身腰阔,方惊灯火燃。萋萋芳草路,回首碧连天。

 


Baidu
sogou